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日
研究员:张继强(S0570518110002)
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兼顾短期经济增长、中期经济转型,进而需要在财政赤字、基建等稳增长措施和减税之间艰难平衡,看似是“财政不可能三角”。我们认为2019年财政赤字将坚守3%红线,减税势在必行,而弥补基建资金缺口需要依赖地方政府专项债、信贷。非标存在重新定义的可能性,以便疏通融资渠道。
减税势在必行,但财政囊中羞涩
2019年中国经济面临内外压力,企业减税有助稳定预期、提升动能,个税减负刺激消费,是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但在税基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个税改革”与“增值税降档”会进一步增加财政收入难度。我们测算增值税并档减少财政收入1万亿,个税改革减少收入3500亿。在此基础上,2019年一般公共财政收入范围为18.3—18.8万亿,增速恐大幅下滑。
3%赤字红线要不要守?能有多少财政支出?
3%既是国际公认的财政风险红线,又是我国09年起一直坚持的财政纪律。
我们认为,赤字率破3%或负债率快速攀升,外不利于主权评级,内不利于稳定信心。一方面,万一主权评级被下调,可能引致资本外流,施压汇率;另一方面,破3%将动摇政策公信力,打击企业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与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我们测算3%红线对应2019年赤字口径近3万亿,进而一般公共财政支出约为21.5万亿,增速下滑0.7个百分点。
如果要托底经济,需要多少基建投资?
2019年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将同步减速,经济的下行惯性仍需要政策的逆周期对冲,基建成为众望所归。我们通过测算2019年名义GDP、资本形成占比、固定资产投资向资本形成的转化率、房地产与制造业投资增速及三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得出稳经济所需基建投资额。中性情况下,19年托底经济至少需要20万亿基建投资(广义基建)。要求基建增速上升,财政支出却增速下降,这将形成一个庞大的资金缺口。
预算约束下,基建资金缺口怎么补?
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结构与走势看,预算内与自筹资金是基建主要资金来源;自筹资金占比变动幅度较大,是广义财政存在较大弹性空间的部分。我们认为,2019年一般公共财政贡献6.2万亿基建支出,剩下14万亿资金敞口需要填充。而对于弥补资金缺口,政府性基金、城投债与非标恐难以“担此重任”,据我们对国办101号文解读,认为地方政府专项债、信贷将是“开正门、堵后门”填补基建资金缺口的主力军。预计2019年地方专项债提供资金总规模高达2.29万亿,国内信贷猛增20%至3.04万亿。非标存在重新定义的可能性,以便疏通融资渠道。
风险提示:1、内外压力之下财政赤字突破3%红线;2、经济表现出韧性,增长压力减小;3、财政货币化超预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