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题:助力非洲国家实现“石油梦”——中国石油在非洲开展石油合作综述
新华社记者刘羊旸
建立与发展石油工业、培养本土石油产业人才、改善生活条件……多年来,中国石油在非洲开展石油合作,不仅促进了非洲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还给当地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积极的变化。
携手共筑现代石油工业体系
一个个油田被发现,一座座炼厂建起来……中国石油在非洲帮助资源国建立起了完整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中非石油合作绘就了一幅绚丽的画卷——
在尼日尔,短短3年时间,中尼石油合作就在撒哈拉沙漠腹地建成了年产百万吨原油的生产基地、462公里输油管道和一座现代化炼油厂。阿加德姆上下游一体化项目竣工,使尼日尔告别了石油依靠进口的历史。
在苏丹,中国石油人与苏丹人民携手努力,使苏丹石油产业迅猛发展,迅速从一个原油进口国一跃成为原油出口国;中国石油投资建设了炼油厂、化工厂、石化贸易公司和输油管道等,逐步建立起上下游一体化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
在乍得,经中乍两国员工的共同努力,石油勘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建成了400万吨油田、520公里输油管道和炼油能力年100万吨的炼油厂。
多年来,中国石油在非洲的苏丹、南苏丹、阿尔及利亚、尼日尔、乍得、尼日利亚、毛里塔尼亚、赤道几内亚、突尼斯、利比亚、莫桑比克等国家合作开展油气投资业务,通过合作共赢促使当地的石油工业建立与发展。
“中国石油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与非洲国家共同努力携手建立起了上下游一体化、技术先进、规模配套的石油工业体系。项目涵盖石油勘探开发、地面建设、长输管道、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等领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国石油西非公司总经理陈曙东说。
积极推动人才本地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中非石油合作项目建设中,中国石油积极推动人才的本地化工作,促进当地就业、加强培训,为非洲石油工业培养了全产业链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中国石油乍得项目与乍得有关部门合作,选定多名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送往中国接受培训。乍得项目不断开拓就业机会,为新招聘的当地大学毕业生举办操作工培训班,提供系统培训。考核合格后,学员还被派往现场实习操作技能。
尼日尔炼厂按照制定的月计划、季考核的方式对尼方员工进行培训,重视考核。通过每月一次班组考核的方式来督促员工学习进度。同时按照“一师一徒”的方法,每一名尼方员工都有固定的中方师傅按照培训计划进行生产技术和操作的培训,有力地提高了当地员工的技能。
“感谢中国石油及项目公司在提高当地员工薪酬待遇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尼日尔当地员工表示,十分珍惜宝贵的工作和体验,愿为中尼石油合作贡献力量。
在与非洲国家开展石油合作的过程中,中国石油项目当地雇员比例持续上升,苏丹项目员工本土化率已达90%。中国石油驻尼日尔各公司累计为当地社会提供就业机会7000多个,先后选派尼方员工和有关部门官员近200人赴中国及其他国家进行专业学习,累计岗位技能培训3000多人次,解决了大量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
跨文化交流凝聚中非情谊
修建学校、捐建诊所……为改善当地医疗卫生、教育、生活条件,中国石油在苏丹等国相继投资建成了多所医院和学校,以真诚赢得了项目所在国人民的信任。
乍得、尼日尔项目在管道沿线、油田作业区和炼油厂等地投资建设学校40所;为当地社区打水井60多口,并在各作业点预留水源40余处,供附近群众取水。
尼日尔项目在作业区内捐建两所诊所,油田现场为当地居民免费提供医疗服务,并为当地危重病人提供紧急医疗转运和救援;乍得项目为遭受洪灾的当地灾民捐款,帮助他们共同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的高度赞誉。
中国石油还致力于为非洲当地公益事业做贡献,已向苏丹文化、教育、培训、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累计捐助5000多万美元,受益人数超过200万。
针对当地自然条件恶劣、沙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中国石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尼日尔公司编制长期植树造林计划,不断探寻绿色植被种植方法。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植树10多万棵,存活率达到80%,受到尼日尔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
一条条石油管线,不仅为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注入动力,还将中非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