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宁阳8月24日电 (郝学娟)山东宁阳蟋蟀以个头大、性情烈、弹跳力强、善斗、凶狠而闻名,素有“江北第一虫”美誉。在宁阳县,每年8月份都有一批“蟋蟀猎人”,凌晨时分走进田间地头、抓蟋蟀淘金。
24日凌晨两点,宁阳县泗店镇罗河村一群村民脚蹬长筒雨靴、头戴强力探照灯、手持网罩,开始了田间地头的淘金之路。当地村民摸清了蟋蟀凌晨两点至五点频繁叫的习性,常常组团在此刻下地淘金,多数人练就了“听声辨蟋蟀”的本事。
村民王迎喜仔细聆听蟋蟀发出叫声的方向,放慢脚步猫下身子,小心翼翼拨开层层玉米秆,右手早已举起捕捉蟋蟀的网罩。“叫声洪亮的蟋蟀一般都是好蟋蟀,头大、牙好、体长、色正,也能卖出高价钱。”
王迎喜说,他已经抓蟋蟀30余年,平时在外地务工,每年立秋节气后,都会请假赶回家捉蟋蟀,每晚从凌晨两点捉到早上八点半,一直持续至白露节气。“每年捉一个月的蟋蟀,可以为家里带来上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
今年58岁的张茂龙是一名蟋蟀爱好者,40余年来,他几乎每年都会到宁阳购买蟋蟀。今年7月26日,张茂龙早早来到宁阳,已经购买了90多只蟋蟀,最贵的一只花了3600元。“与其他地区的蟋蟀相比,宁阳蟋蟀龙形好、分量轻、生性凶猛,质量更好。”
据宁阳县蟋蟀文化协会会长刘德强介绍,今年到宁阳购买蟋蟀的外地客商达20余万人次,带动了当地餐饮、酒店、娱乐、交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成就了“小虫经济”。据统计,蟋蟀每年都会为当地带来近7亿元收入。
“今年一只蟋蟀最高卖出了10万元,往年价格更高。”刘德强介绍说,随着近年来的开发,当地蟋蟀资源大大减少,对此,宁阳通过禁止捕捉、交易母虫,建立蟋蟀资源恢复基地、搭建蟋蟀虫籽回故乡平台等措施保护蟋蟀资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