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绣品在当今社会是很有前景的。手工刺绣早在90年就远销海外。
在机械化作业频繁的今天,花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去完成一件手工绣是需要恒心和耐心的,大小造型和构图看上去是一样,但是细看就会发现相差甚远。书法家和画家的作品是是通过画笔勾勒,寥寥几笔就完成。而手工绣作品动辄几个月半年完成一件小幅作品,一件大的作品所花人工就要几百工和上千工。那些技艺精湛绣娘永远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好的绣娘只有在年轻的时候眼力好的时候才有实力完成巨作。
十字绣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许多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一直以来就普遍存在着自制的十字绣的工艺品。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字绣在各国的发展也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无论是绣线、面料的颜色还是材质、图案,都别具匠心。
十字绣种类很多,分为钟表、风景、字画、静物、人物、卡通、花卉、动物、抱枕、中国风、宗教(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清真寺图、阿拉伯建筑风格)、钱包、车枕、卡套、卡包、双面绣、三面绣、立体绣、手机袋、平安福、挂件、家居用品、配饰、转绣系列、个人写真、婚纱十字绣等。市场上比较热销的十字绣类型:《清明上河图》、《大展宏图》、《八骏全图》、《琴棋书画》、《十二金钗》、《高山流水风景图》等。
此幅《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人物多达814人,神态各异;有桥梁、铺面、脚店、酒家、住宅、城门楼等各种建筑,8顶轿子、13辆车、29只大小客货船舶,生动形象;180棵树、83头牲畜,贯穿整个画面,栩栩如生;还有家具、食品、衣饰……点缀其中。远眺整个画卷,从郊野开始,沿长长汴河逐步前行,在过桥处汇成一个场景丰富的主题画面。经过一段平静的画面,突然雄伟的城楼奇峰突起,让人走进一个新的境界,深远而震撼。延续的画面却在一个大宅门前戛然而止,让人觉得意犹未尽,余音袅袅,整个画面像是一首交响乐,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备注:
此巨作由绣娘亲力亲为,独自利用7年时间,7年精力,7年耐心,完整的重现了原画作的庞大构图,整幅刺绣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绣工精细,十分平整。
清明上河图的前世今生:
第一次出宫:金人张著道尽名画 始知翰林泽端
第二次进宫:见证沧桑巨变 历经淬火洗礼
第二次出宫:李东阳画中遇祖 两次题跋
第三次进宫: 奸相严嵩巧取豪夺 秘藏名画
第三次出宫:清朝大员珍玩 奉为至宝
第四次入宫:( 1799年, 毕沅死后第四年,家产被籍没,图被收入清宫,并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第四次出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
神品千年流传 终返故宫博物院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逃出长春伪满皇宫的溥仪携《清明上河图》等国宝,准备乘飞机亡命日本,被苏联军队俘获。新中国成立后,《清明上河图》被交回中国政府,先存放在东北博物馆,后拨给了故宫博物院。这是它第五次进入皇宫,但不再是昔日的皇宫禁地,而是中华民族的艺术殿堂。直到2002年,上海博物馆为庆祝建馆五十周年举办72件国宝展,《清明上河图》再一次出宫,但这一次出宫是非常风光、体面的,犹如贵宾到异地作客,受到了最高的待遇和欢迎。尔后,又顺利地返回北京故宫。
历代仿《清明上河图》拍卖市场价格行情表:
此幅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可以说看起来大气精细,整个作品以长卷形式,长220厘米。用几十种不掉色进口加丝棉线、数十万个十字针将北宋时期的和谐景象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表现了汴梁城外的郊野风光,城内汴河两岸的繁华盛况,市桥经郭、舟船车轩,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刻画精细入微,体现了画家张择端精湛的画功和高超的艺术水准、作品分为三段、人、店员、商队、小桥、流水、绿树、青山、洋溢着安详,和谐的生活场景,整幅画面里的各色人物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蒿师、揽夫等他们不仅衣着不同、神色气质也各异安排着各种活动穿梭在汴京城的大街小巷之中,期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还有牛、马、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和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统一贯穿在一起,描绘的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清明上河图》是一件很难以完成的梦想,以其内容的浩大,在十字绣图案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创作工艺的繁复,甚至是一边绣一边想放弃。《清明上河图》绣的是点花,工作量和技艺要求非常高。绣错一针都不行,发现图案不对了,就得拆了重新来。历时七年含辛绣成,难能可贵既可以作为礼品馈赠,也可以作为藏品收藏,还可以登堂入室装潢点饰。
欢迎来电咨询,邀约看货洽购,咨询电话 400 182 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