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西部商网 > 企业

中国船企在手订单五年来首次正增长但盈利同比下滑近四成

[01月26日 08:19]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子墨   阅读量:19786   

界面新闻1月25日消息,2018年,中国三大造船指标两升一降,船舶企业盈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下称船舶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造船完工345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承接新船订单36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7%。

截至12月底,全国手持船舶订单893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这是自2014年以来,该指标首次实现正增长。

2018年中国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1.5%、87.4%和89.1%。

全国船舶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在2018年有所下滑。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32.2亿元,同比下降31.7%,实现利润总额91.4亿元,同比下降35.5%。

其中,船舶制造业企业实现营收2853.6亿元,同比下降30.8%;实现利润51.5亿元,同比下降17.7%。

在船舶制造、船舶配套、船舶修理、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等细分行业中,船舶配套业企业经营情况下滑最为明显,营收同比下滑40.9%,利润同比下滑49.5%。

船舶协会分析称,新船价格较低,船用钢板价格快速上涨并维持高位波动,以及劳动力成本、财务费用、物流成本的刚性上涨,是造成船企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2018年上半年,船用钢板价格升至4900元/吨,同比增长超过三成,此后一直维持在4800元/吨左右的水平。

在国际船舶市场上,中国依然占据领先地位。全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按载重吨计分别为43.2%、43.9%和42.8%。

中国船舶行业集中度也有所增强。2018年,排名前十的造船企业新接订单量占全国总量的76.8%,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在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十强榜单中,各有五家中国企业。

为应对依然严峻的产能过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去年中国船舶企业通过推动老厂区搬迁、优化存量产能、内部资源整合、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等方式,累计压缩、压减造船产能约2000万载重吨。

国内船企也在不断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在8.4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气船、1.86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市场取得了进展,且建成了全球首艘40万吨智能超大型矿砂船、全球首艘安装风帆装置的30.8万吨超大型原油船、LNG双燃料1400TEU集装箱船等高端船舶和海工项目。

但中国在高附加值船型市场上的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按修正总吨计,全球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和LNG船等细分船型在2018年的新船订单量中,分别占总量的17.8%、21.4%、20.5%和19.8%。成交结构从原来的散货船、油船为主导,向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液化气占比均衡转变。

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作为2018年增长较快的细分市场之一,LNG运输船全年签单共69艘合计117亿美元。

但过去一年,中国船企并未获得大型LNG船订单,全球所有LNG订单几乎被韩国船企包揽。韩国也因此成为去年获得新船订单最多的国家。

LNG运输船,指的是在零下163摄氏度低温下运输LNG的专用船舶,属于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由于LNG船的造船技术是民用船只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因此被喻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

船舶协会预计,2019年,全球新造船市场面临的环境依旧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球航运市场进入缓慢复苏状态,这为新造船市场走出低谷创造了条件;叠加国际环保新规即将进入密集生效期,部分老旧船舶大概率将因经济性较差被迫提前拆解,有望给造船企业带来订单。

船舶协会预测称,2019年全球新船成交量在7000万载重吨左右;造船完工量在9000万载重吨左右;年底手持订单量可望保持在1.8亿载重吨的水平。

预计同期中国造船完工量约35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约3000万载重吨,年底手持订单约8500万载重吨,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33.33%和47.22%

船舶协会建议,2019年,中国船企应把握船舶工业全面开放带来的机遇,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升级,将产业链从制造向研发和服务两端延伸。骨干船舶企业应推动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发展,注重打造品牌船型。

船舶协会还建议,金融机构应根据船舶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别化管理,帮助优质企业渡过难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