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以来,受车展发布和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等因素提振,汽车电动智能化板块表现火爆,相关主题基金净值也是水涨船高。
统计显示,截至11月25日,华夏中证智能汽车ETF,国泰中证智能汽车主题ETF,华泰柏瑞中证智能汽车ETF,富国中证智能汽车主题,光大保德信智能汽车主题,以及国泰智能装备,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等基金自10月份以来累计净值涨幅均超过20%,霸屏收益涨幅榜。
本轮汽车电动智能化行情是否可持续与新能源汽车上半场相比,存在哪些主要区别未来投资逻辑如何演绎
中国基金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姚志鹏,光大保德信智能汽车基金经理魏晓雪,东方新能源主题基金经理李瑞,建信智能汽车基金经理张湘龙。
在这些基金经理看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智能化趋势愈加明确,作为新科技终端的智能汽车将是中长期最重要的产业方向之一智能化功能逐步成为消费者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新需求的爆发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汽车市场的格局有可能在智能化趋势下进行重塑
新能源汽车行业智能化趋势明确
智能化将成行业主要驱动逻辑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四季度以来,新能车智能化主题行情爆发,背后的触发因素是什么。
姚志鹏:从市场层面看,经济增速放缓期,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下行,市场以结构性机会为主,阶段聚焦稀缺性明显的高成长领域基本面上,新能源车板块三季度业绩延续同环比高增长,产业链收入同比增长60%,环比增长12%,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57%,环比增长12%在全球缺芯,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获得如此成绩依然展现产业趋势的力量从产业周期上看,电动车产品力已逐步超越燃油车,在C端发生了大规模需求替代国内和全球的渗透率都在持续超预期提升,迈过10%的渗透率开始形成全球共振上行趋势
张湘龙:新能源汽车行业智能化趋势愈加明确近期车展发布新车均以智能化作为主要配置升级方向,智能化功能逐步成为消费者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依据,后续整车端的竞争将围绕智能化功能的优劣和迭代速度,汽车市场的格局有可能在智能化趋势下进行重塑
李瑞:汽车行业的差异化竞争要素与过去相比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正逐步向智能化电动化迈进新能源车智能化主题板块表现突出有非常重要的产业背景,从最新车展可以看到,智能化元素越来越丰富,激光雷达,大算力AI芯片,800V高压平台等成为亮点
魏晓雪:近期举行的广州车展,各主机厂的高端车型集中亮相,很多品牌也发布了智能化车型以及自动驾驶等高端功能,新能源车型的车辆较上一届也出现了较大提升,在此背景下消费者的接受度和市场的关注度都在提升。。
中国基金报记者:智能化主题行情是否有可持续性。
李瑞:智能化行情来自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落地,不只是预期经过过去的技术积累,激光雷达,芯片,感知及决策算法等自动驾驶核心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在特定场景自动驾驶已经能够初步的商业化落地具备低阶自动驾驶功能的乘用车型开始相继上市并热销,如小鹏P7,Model3/y等,传统整车厂也开始加速转型,纷纷推出智能化品牌
未来智能化将成为汽车行业主要的驱动逻辑,自动驾驶的落地逻辑在于:从低速到高速,从载物到载人,从商用到民用。
张湘龙:智能化将是电动化之后又一长期确定方向目前车端自动驾驶水平还处于相对初级阶段,后续仍将有较长的迭代和升级过程,座舱内的智能化功能也处于开发前期,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因此,整个行业的产业趋势仍处于相对早期,相关主题行情将围绕产业进程渐次展开,有望成为接力电动化的又一核心成长赛道
魏晓雪:汽车智能化是一个中长期的产业趋势,因为龙头车企在这方面不断实现突破,其他厂家也在跟进,还有一些互联网厂商也加入布局,各方力量都在共同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姚志鹏:新能源中,成长性最强的是智能汽车这条产业链作为新科技终端的智能汽车将是中长期最重要的产业方向之一未来新需求的爆发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特别是新供给的创造者,不仅引领了技术的变迁,也成为了需求的创造者
我们说近10到15年,从汽车的发展阶段来看,分为电动化和智能化现在正处于第一阶段电动化早期,目前渗透率刚过10%,大概率几年后中国新能源车新车销售率会到50%到70%左右,再往后即是汽车智能化时代,几年后我们再去买车不只是新能源化,可能已几乎没有不带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化汽车,而当自动驾驶汽车大批量导入后,还会有新的商业模式演进,比如移动会议室,移动酒吧,移动宾馆等,这些需要往后再看,到时候下游整车或整车系统平台企业往往可能出现一些伟大企业投资机遇
智能汽车正处超级成长的起点
需求端是真正长期的主导力量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汽车智能化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当前的估值和盈利情况如何
姚志鹏:我们正处于全球智能汽车新的产业周期启动时刻总体上,现在正处在第一阶段,即电子化渗透率早期阶段,从产业周期角度,智能汽车正处于超级成长的起点短期在芯片短缺的扰动仍未完全消除,但需求端的因素才是真正长期的主导力量
估值上,短期看整车和资源端存在一定的泡沫,但围绕着中游各环节的核心龙头企业仍然是中期重要的配置方向成长股需要看动态估值,目前大量的中游环节考虑明年的业绩普遍在40—50倍左右的区间,对于长期有望持续看到大级别增长的企业而言仍然处在合理范围
李瑞:汽车智能化整体经历了0—1的产业孕育期后,正处在1—10的产业成长早期这一板块内部也有结构性差异,智能座舱,辅助驾驶,低阶自动驾驶,高阶自动驾驶等所处的阶段又不太相同,相对应的上市公司估值和盈利特征也有很大差异
张湘龙:目前智能化功能处于渗透早期,自动驾驶功能和智能化配置远未成熟,这一阶段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都未进入稳态,整体的估值波动范围预计也会比较大,目前看整体估值水平较高,当前的选股更重要的标准是寻找产业链卡位较好的个股。
魏晓雪:整个产业处于成长初期相关公司智能化业务占营收比例不高,但市场给予的智能化业务的相关估值有一定溢价,由于产业的长期趋势确定,估值溢价或会长期存在
中国基金报记者:当前智能化投资处于什么阶段与新能车上半场电动化投资相比,存在哪些主要区别
魏晓雪:目前还处于赛道布局的阶段区别在于电动化的产业发展更加成熟,竞争格局更加稳定,更加关注龙头企业的投资价值,智能化处于成长早期阶段,有很多黑马投资机会,更注重挖掘黑马的投资价值
张湘龙:智能化对市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相关行业和公司的挖掘还处于比较早期,整体认知并不充分,这也是和电动化投资的主要差异,目前电动化龙头标的的市场预期相对充分,而智能化龙头还未形成一致预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李瑞:市场对智能化的投资跟智能化的产业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一样,处在1—10的成长早期电动化与智能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电动化为智能化提供了较好的硬件基础和平台,智能化反过来又将加速电动化的进程
姚志鹏:汽车的电动智能变革无疑是未来几年行业最重要的变革性机遇,也是大量投资机会的沃土在电动化投资阶段,无论从双碳政策大背景的支持,还是从产业趋势发展阶段看,智能汽车产业趋势仍是成长起点位置,未来将迎来渗透率的加速上行从制造业小周期来看,也是去年终刚进入右侧,不用过于担心行业的基本面状态
经历前期上涨,这一波行情到了交易结构上波动加大的状态目前第一波交易热度已扩散到边缘品种,一些三四线公司出现交易泡沫,但核心环节的龙头公司的反应还不并充分,行业景气仍在持续上行
在智能化投资阶段,汽车将会有大量的增量智能硬件,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的全新商业模式如果说电动化构建了智能化的基础,那么智能化才是完全不同于原来传统汽车的产品形态,给用户带来显著不同体验的关键智能化投资机遇中,增量部件的投资机会相对清晰,与电动化投资的思路和逻辑基本一致智能化阶段,目前下游很多整车是按照海外龙头企业估值,但整车作为全新商业模式的探索者,目前仍然处在龙战于野的混沌期,谁是最后赢家还有不确定性,很多整车的终局可能是一个代工厂,两者是变成科技股或者加工厂的区别,这里面隐含着比较高的期待值
看好电动智能化长期机会
围绕产业链发展进程布局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智能化领域,会沿着什么样的思路或次第进行布局。事实上,仅就业绩选择优秀的基金经理,这种筛选并不完美,除了年化收益率之外,还应同时考虑连续达到优异业绩的时间长度。
姚志鹏:结合我们方法论的ROE工具,我们看好新硬件终端汽车行业电动化和电子化的长期机会,同时看好数字化转型的产业机会,以及在这个背景下,各个行业之中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先锋企业。
人工智能的导入将加速自动驾驶汽车的推出,未来行业充满变革和结构性机会通过智能化,网联化两大技术路径,智能汽车衍生出两大主要应用方向,即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整体发展路径清晰,产业链步入快车道,围绕着各环节的核心龙头企业仍然是我们中期重要的配置方向
李瑞:目前最为关注的是决策环节的公司,1)AI芯片作为单车价值量最高的硬件环节,选择相应的芯片就是选择了相应的生态2)算法+数据层面,是未来汽车行业价值量最高的软件环节,目前车企竭力掌握主动权,但是技术门槛也很高,因此部分车企选择和强大的供应商进行合作软件,算法,数据不仅与功能安全息息相关,同时涉及数据安全,政府也给予较大程度的政策,规划,测试方面的支持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在该领域具备一定的机会
其次关注的是传感器中的激光雷达,目前半固态/固态激光雷达方案出现,机械式激光雷达从昂贵的十几万美元下降到了600—1000美元范围,且能够通过车规检测,从而为量产装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最后是底盘执行单元,因为涉及行车安全,过去制动和转向等都是由国际Tier1所垄断,自主替代进程比较缓慢智能驾驶在执行环节需要线控系统的辅助,各OEM有整合底盘执行机构的需求,因此给国产替代也创造了比较好的机会
魏晓雪:智能化是我们的投资重点,产业方面,更注重产业角度沿着感知,决策,执行的链条,通过密集的调研,去挖掘个股。
张湘龙:汽车智能化是我们投资关注的重点方向,伴随着产业链的发展进程逐渐加大配置力度,当前阶段核心关注是公司在产业链的卡位情况和细分环节的市场空间,优先选择具有长期空间的细分环节龙头公司进行配置。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