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西部商网 > 基金

沪伦通:从黄浦江到泰晤士河的试航

[12月11日 12:29] 来源:搜狐 编辑:夏冰   阅读量:7130   

证券时报记者 曾炎鑫

沪伦通有望于近期起航,除了标志着资本市场再次深度开放,更是开通了上海与伦敦的资本航道,让中国企业家们,除了可以在黄浦江弄潮,也能到泰晤士河畅游,在实践中培养适应多水域的资本健将。

熟悉资本市场沿革的读者不难发现,内地资本市场总体按照“进一步开放”路径前行,从早期的B股市场,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再到沪港通、深港通启动,以及A股纳入明晟(MSCI)指数,A股市场展现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上台阶。

相较之下,沪伦通除了强调“引进来”,也在强调中国企业的“走出去”,鼓励中国企业融入国际资本市场,这是近年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一大突破。

按照沪伦通的制度设计,两地上市企业分别在对方交易所发行存托凭证,即中国企业在伦交所发行GDR,且可进行融资;英国企业在上交所发行CDR,初期无融资安排。

如将沪港通与沪伦通对比,不难发现,前者的制度设计是让两地资金跨境流通,A股资金可买港股,港股资金可买A股,后者则不同,直接尝试让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跨境流动,中国企业可在伦敦市场融资,英国企业可在上海交易。

就此层面来讲,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语义,已从注重吸收与接纳,转为兼重给予与交流,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资本流上,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次元壁”正在进一步被打破。

正如航道开辟的意义,不只是为了在地图上多画一条线,而是为了在异域交流中,人们可求得新知、新能,也是为了在乘风破浪中,人们可以壮阔胸襟、锤炼体魄。同样的,沪伦通起航的深层意义,不仅在于理论层面的突破创新,更在于打通渠道,让中国企业既可以在黄浦江遨游,也能到泰晤士河弄潮。

借助沪伦通,中国企业可以到有两百多年历史的世界三大交易所之一上市,消除“纸上得来终觉浅”之憾,让先发者有切身体悟,后至者能观摩学习。这个过程哪怕产生一些教训,也能对后来人有所裨益。

沪伦通的推出时点,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换挡”阶段,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前路困难也不少,在这时推进沪伦通,恰好展现了我国扩大改革开放的战略定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也表明,我们总是在改革中开放、在开放中改革,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问题中探索新知。

就资本市场而言,要落实“开放”二字,重点不在宏大叙述,而在于构建渠道与机制,好让一个个企业能够出海,一位位企业家在境外市场接受锤炼。

中国企业可以走出去,外国企业能够走进来,这才是真正的资本市场开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