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兆
近年共享经济新形态不断涌现,不仅促进了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也催生了经济活动的新业态新模式。
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比2016年增长47.2%。但从2017年以来,尤其是进入2018年,共享经济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暴露出问题。
“早上7点左右,小区边上就很难找到车了。晚上下班有时候也很难找到车。就算能看见几辆车,很多都是坏的,有些被装了私锁,这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家住北京西二旗的张先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就在去年,张先生从未担心过会出现“无车可骑”的情况。张先生说,最多的时候,手机里会装有6至7款共享单车APP。但从今年以来,街边的共享单车越来越少,基本只剩下两三种颜色的单车。
从“车满为患”到“一车难求”,共享单车只经历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这两年间,无数共享单车企业倒闭或退出市场,仅剩的几家头部企业的日子也未出现彻底的“峰回路转”。
摩拜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需要投资,“需要风投让摩拜来赢得时间,用这个时间窗口来探索盈利模式。”在被美团收购后,摩拜单车商誉价值有所提升,但今年4月仍亏损达4亿元。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观察,消费升级所带来的个性化、品质化消费已然成为新趋势,共享经济的出现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消费选择。
随着共享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需要探索建立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推动共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必须不断加码。应该在打破垄断和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的营商环境上下更大功夫,从而形成常态化、法治化的监管体制机制,通过“协同监管、信用监管、透明监管、民本监管”,提高监管公信力,铸造监管合力,促进共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