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西部商网 > 财经

地方保护神土地神

[05月22日 15:53]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公孙喜   广告

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爷”、“后土”、“土正”、“社神”、“土伯”等,其庙宇则称为“土地庙”、“伯公庙”、“福德正神庙”等,是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神灵之一。最早的土地爷是汉代秣陵(今南京)的蒋子文。农历“二月二”是土地公公的圣诞日,也称祭社、暖寿、做众、做牙、社日等。我国南方”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仍沿用祭社(土地神)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普遍奉祀土地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烧纸宝炮竹,分祭肉,聚众宴饮,奏乐欢娱。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人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从上古开始,社神就成为了祭祀系统中的祀典之神。时至今日,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变化,但祭祀土地神的习俗一直保留下来,并随着华人的迁徙,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地方保护神土地神

土地神属于基层的神明,专家学者有认为土地公为地方行政神,保护乡里安宁平静。也有专家学者认为其属于城隍之下,掌管乡里死者的户籍,是地府的行政神。

生养万物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此乃中国人所以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太平御览》引《礼记外传》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故建国君民,先命立社,地广谷多,不可遍祭,故于国城之内,立坛祀之”。

管理本乡自东晋以后,随着封建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官僚制度的逐渐完善,土地神也演变成为在道教神阶中只能管理本乡本土的最低级的小神。

地府行政中国许多地区的习俗,每个人出生都有“庙王土地”——即所属的土地庙,类似于每个人的籍贯;人去世之后,道士做超度仪式(即做道场)时,都会去其所属土地庙作祭祀活动。或者是新死之人的家属,到土地神庙,禀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资料,以求土地神为死者引路。闽南、台湾人则认为,土地神可以保佑农业收成,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经商顺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还保护坟墓,不受邪魔的侵扰。土地神是功能性极强的神明。

地方保护神土地神
地方保护神土地神
地方保护神土地神
地方保护神土地神
地方保护神土地神

土地公 土地婆为‘做迓’(或做牙)。农历二月初二日叫做‘头迓’,俗称龙抬头好运来,拜天地合家欢。关于人格化土地公的形象,供俸土地公和土地婆都是慈眉善目,白须白发的老人。传说的是一位心肠善良、温厚笃实、乐于助人的形象。根据这形象雕刻出来土地公神像,是一位白须、白发、笑容可掬、福态吉祥的老人,似古时地方员外的打扮,头戴帽,帽檐两条布须下垂抵肩。一般穿着是普通便服,面庞圆而丰盈,两眼微眯,露出慈祥的笑容。

土地神也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他是一方土地上的守护者,是与那方土地形成共存的神,所以在那方土地的土地公才会什么都知道。作为地方守护神,尽管地位不高,却是中国民间供奉最普遍的。以前为他们建立的神庙几乎遍布每个村庄。传说土地也可以随意上天,但是为了百姓而留了下了。

由于中国境内有无数的土地神,所以真正有姓名的不是很多。一般为他们建立的神庙规模很小,被称为'土地庙',里面供奉并排坐着的一对老年夫妻。到明朝(1368-1644年)对他们的崇拜开始兴盛,而且这种崇拜还流传到了其他民族中去。

在中国,过去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节日聚会,对该神进行祭祀,到后来这种聚会就演化成为中国最有特色的现象--庙会,成为一种重要的风俗。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