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西部商网 > 财经

公募熊市炼就营收利器:货基单月规模暴增9282亿

[09月10日 07:26] 来源:网易 编辑:苏小糖

本报记者李洁雪深圳报道

尽管货基收益率驶入下滑通道,但避险需求之下,货币基金迎来源源不断的“新水”涌入,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日前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货币基金规模增长了9282.42亿元。

对于货币基金单月规模暴增的现象,有受访者指出,一方面在于货币边际宽松后,市场流动性充裕,而货币基金相对收益突出,在市场情绪低迷的情况下更具吸金能力;另一方面在于余额宝和理财通等互联网流量平台向更多货基开放,在短期内推升了货基规模。

从基金公司角度而言,在股债市场均无较好表现的情况下,也更乐于将工作重心放在货币基金之上。近期越来越多基金公司推出货基“T+0.5”赎回到账的优化方案,也是熊市中争取更多客户之举。

7月暴增9282亿

在6月的大幅缩水之后,货币基金在7月卷土重来。

截至2018年7月底,全市场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3.83万亿元,相较6月底12.7万亿元增加了1.13亿元,增长幅度达到8.9%,这是历史上公募第三次单月规模增长超过万亿。

究其原因来看,货币基金的规模增长是最大助力。截至7月底,货币基金总规模为8.64万亿元,较6月底的7.72万亿元增长了9282.46亿元,单月规模增幅高达12.03%。

从今年各个月份来看,货币基金规模仅在3月和6月出现负增长,其余月份规模均现正增长。其中,3月份货基规模萎缩了4832.23亿元,6月份萎缩了5778.76亿元。相较于去年底货币基金的6.74万亿元规模,今年以来截至7月,货基规模增长了1.91万亿元,增幅高达28.32%。

规模的持续增长使得货基的行业规模占比一直处于居高不落之态。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7月底货币基金规模占公募基金总规模62.48%,这一占比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今年以来的7个月中,货币基金规模行业占比仅在3月低于60%,其余6个月份均在60%之上。

尽管货币基金自去年以来不断受到监管加码,但规模却不断创下新高。这背后,在于市场对货币类产品的需求之旺盛。

9月4日,华南一位公募人士指出,“货币基金的规模大涨与股票市场环境不好有一定关系,因为熊市的关键是保值而非增值,所以资金都不愿意流向股市,转而选择具有避险功能的货基。”

北京一位受访基金研究人士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货币基金收益稳定,是事实上的刚兑,有产品的优势,在没有好的投资方向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即便监管严格也不能改变产品目前的优势,至少眼下货币基金是偏固收类产品中优势很明显的产品。货币基金受资金的青睐是市场的客观存在,即便受到高强度监管,货币基金作为现金管理工具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

熊市营收利器

货基规模的暴增,令不少基金公司在财务上受益颇多。

以基金中报来看,据天相投顾统计,全市场管理费最高的前10只基金中,有8只为货币基金产品,其中天弘余额宝货币以24.27亿元位列全市场首位;建信现金添利A和工银货币分别以5.5亿和4.58亿位列第二、第三位,这两只货币基金的年中规模分别为3237.21亿元和2843.85亿元。

从今年上半年营收情况来看,天弘、建信、工银瑞信都取得了6个亿以上的净利润,位居行业最前列。

多位受访公募人士表示,管理费与基金规模息息相关,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其它类型的产品太难增量,所以很多基金公司都选择发力货基。

8月以来,就有不少基金公司率先优化了货币基金普通赎回流程,推出了“T+0.5”赎回到账服务,个别公司甚至将次日到账时间提前到七点前。此外,基金公司在与互联网流量平台的合作上也不遗余力,目前余额宝和理财通已经分别对接了10只货基和9只货基。

多位公募人士表示,公司的货币基金近期出现明显的增长。不过,为了控制规模增速,部分基金公司近期已对货币基金采取了限购措施。此外,有公司表示,对于一些规模较大、有套利嫌疑的超短期机构资金将有所警惕。

实际上,受前期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影响,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或在未来减缓货基规模的增速。9月4日,全市场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年化收益率均值3.15%,远低于前两个月的平均水平。